投稿
LINE

前列腺炎诊治十年变化

来自  前列腺炎马全福2019观点  2019-09-12

在前列腺炎诊治方面,泌尿外科医生一直存在争议。2016年康家旗等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对慢性前列腺炎诊治行为的变化。以问卷形式调查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25名泌尿外科医生,调查内容包括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共纳入有效问卷1025份。


其调查结果显示,39.0%(400/1025)的医生采用传统分类法,认为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膀胱及盆底功能障碍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医生较2006年增加;最常应用的检查方法仍为前列腺液常规检查(88.8%,910/1025),选择其余检查方法的医生比例均高于2006年;大多数医生选择药物治疗(85.6%,877/1025),选择心理治疗及前列腺按摩的医生比例下降,最常使用的药物是α-受体阻滞剂(88.4%,906/1025),使用抗生素的医生比例下降,两次调查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均不同。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行为相比10年前有所变化,但仍需进一步规范。


前列腺炎病因探索的变化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前列腺炎,因此直到现在,病原体感染都被医生和患者认为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一半(60.0%,615/1025)的调查对象仍认为“细菌感染”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


然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病原体感染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免疫、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心理因素、膀胱和盆底功能障碍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医生均超过1/3。


这一区别说明,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并非单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前列腺检查方面的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选择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88.8%,910/1025)、尿常规(88.3%,905/1025)、泌尿系超声(80.7%, 827/1025)的医生均超过80%,与2006年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选择行尿常规的医生由39.8%(247/620)增加至88.3%(905/1025),这一数据表明,可能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至少需要尿常规来分析有无红白细胞、葡萄糖及蛋白尿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是慢性前列腺炎必要的检查项目,尤其是直肠指诊,不仅有助于鉴别会阴、直肠、神经病变或前列腺其他疾病,还可以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得前列腺液体。


研究显示2016年69.0%(707/1025)的医生选择行体格检查,相较于2006年的结果(56.9%,353/620)有所增加,但仍有近1/3的医生忽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精液常规分析及尿流率等作为慢性前列腺炎检查的推荐项目或可选项目,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采用。


研究表明,较高比例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综合征患者伴随精神紊乱,如焦虑和抑郁,并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研究结果显示,有2016年62.9%(645/1025)的调查对象选择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而2006年结果显示仅有20.7%(128/620)的医生行心理学分析,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


前列腺治疗方面的变化


调查发现药物治疗、前列腺按摩、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是国内泌尿外科医生常常选择的治疗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绝大多数医生(85.6%,877/1025)选择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是最常应用的两种药物。与2006年结果相比,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医生人数比例由60.3%(371/615)增加至88.4%(906/1025),这可能与医生认为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尿路梗阻、改善下尿路症状(LUTS)有关,也间接说明国内医生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在逐渐加强。而选择使用抗生素的医生比例从2006年的74.0%(455/615)降至57.8%(592/1025),但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心理治疗方面,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有52.7%(540/1025)的调查对象选择心理治疗,与2006年结果相比有所下降,但本研究缺乏对心理治疗方式的调查,虽然大多数医生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但在临床上的实施情况可能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样乐观。


前列腺按摩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的前列腺按摩有利于前列腺管的引流、改善前列腺液循环及促进药物的穿透,从而减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物理治疗包括热疗、生物反馈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都有一定的应用。


本文引自《前列腺炎马全福2019观点》

下一篇
【干货】输尿管镜碎石后,是否留置双J管?
双J管又称双猪尾管,因两端卷曲,末端形似猪尾而得名。由于其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炎症、水肿造成的暂时梗阻,防止术后伤口漏尿和输尿管狭窄等优势常用于泌尿外科结石手术中。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不必留置双J管。 1.输尿管镜碎石后留置双J管的争议 关于输尿管镜碎石后是否需要常规留置双J管目前仍然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可以防止术后输尿管狭窄、水肿和继发性肾绞痛的发生。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置入双J管后患者会出现尿痛,输尿管黏膜水肿,黏膜形成溃疡糜烂,尿路感染,血尿。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双J管钙盐沉积形成新的结石,双J管移位,双J管断裂等。 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没有留置输尿管导管的病例相比,留置输尿管导管的患者术后疼痛增加,而两组病例的急诊次数、泌尿系感染率、住院时间与结石清除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有研究也证实,输尿管镜技术在处理不复杂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时,术后不留置双J管是安全的,并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随着小管径输尿管镜和高效碎石装置的发展,目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无创性手术,如果使用过程中没有损伤输尿管,则不必留置双J管。 因此,输尿管镜碎石后是否需要留置双J管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输尿管镜碎石后留置双J管的指征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放置双J管的指征包括:①较大的嵌顿性结石(>l cm);②输尿管黏膜明显水肿或有出血;③输尿管损伤或穿孔;④伴有息肉形成;⑤伴有输尿管狭窄,有(无)同时行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⑥较大结石碎石后碎块负荷明显,需待术后排石;⑦碎石不完全或碎石失败,术后需行ESWL治疗;⑧伴有明显的上尿路感染。 3.留置双J管注意事项 研究发现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石直径0.6~1.5 cm、无输尿管肿痛和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无损伤者,常规留置双J管1周即可,持续8周对结石的排出无重要意义。 留置双J管1周后,损伤的输尿管黏膜一般都会愈合。因此,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1周即可拔出,以利于结石的排出,并减轻膀胱剌激症状。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置入双J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1)术中置入双J管应尽可能使远端卷曲位于患侧输尿管开口旁,避免越过膀胱中线到达对侧空间,两端盘曲应尽量完全,避免末端扎向组织黏膜; (2)在保证双J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尽早拔管; (3)留置双J管期间应嘱患者尽量少活动,勤排尿,保证膀胱内低压,从而减少异物刺激引起的并发症; (4)如症状频繁,必要时膀胱镜检查并发症原因,调整双J管位置。 参考文献 [1]那彦群,叶章群,孙光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版). [2]郭应禄,周利群.《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九版,共4卷)》第2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09-12